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及通信中心。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的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这在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①端礼门:蜀王府修建初期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形成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中轴线上的建筑群由南至北依次主要有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存心殿等。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将蜀王府改为西王府,改承运门为承天门,承运殿为承天殿。

 

                 ②明远楼:作为清代贡院内的主体建筑,明远楼修建在之前承运殿基座之上,建筑主体为三重殿宇式楼阁。

 

                 ③至公堂:科举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大典的重地。

 

                 ④川大附属中学:始建于1925年,今日田家炳中学由历史上的“成城中学”、“川大附中”、“成都十九中”发展至今。

 

                 ⑤国立四川大学:始建于1896年,后经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规模居全国前列。

 

                 ⑥民新中学

 

       西汉时期,成都是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精美的蜀锦为成都获得“锦城”的别称。
       清朝时期,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同时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垦荒占田,使川西平原和成都的经济发展再度繁荣。

   北较场

       较场也称“校场”或“教场”,我们之前通过重庆期刊有过相关的介绍(期刊第二十八期)。成都自明清以来有东、南、西、北四个较场,供驻扎士兵、演武操练之用。北较场位于今青羊区北较场西路。

 

        蜀王府,又名“成都皇城”,始建于1382年,是明代最富丽的藩王府之一,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缩小规制而建。位于今青羊区人民中路四川科技馆附近。
        西较场除军队驻扎操练外,还提供给附近学校举办学生运动会,1935年,当时的四川教育当局奉命在寒暑假期间对大中学校学生集中进行军事训练,集训的场地就选在这里。
       通过1964年10月的历史遥感影像可以看到,此时原蜀王府(清贡院)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依然有所保留。其中端礼门为迎接庆典仪式,在其原城门上新增了阁楼。原煤山(蓝框)的位置,已经修建为成都市体育场。
       通过1971年04月的历史遥感影像可以看到,此时原蜀王府(清贡院)中轴线上的建筑群已经被完全拆除,其中明远楼的位置已经建起四川省展览馆(绿框)。
       1903年,北较场先后创办多个军事学校。其中包括:川督岑春煊的四川武备学堂、川督锡良的四川陆军小学堂和川督赵尔巽的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等。
       1919年,辛亥革命后,川督尹昌衡开办了陆军军官学堂以及川督熊克武和四川军务督理杨森也均在此开办陆军讲武堂,这些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人才和高级将领。
       1371年,明灭大夏政权,先后四次在唐宋内城城基上修建成都城。明代的成都共有五座城门,分别是东迎晖门、西清远门、南中和门和北大安门,另设有小西门。每座城门有城楼一座,门外均筑有瓮城和庙所。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首个“美食之都”。
       宋朝时期,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四川”一名即由此而得,成都为益州路治所在。
       2017年,成都GDP总量居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根据GaWC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分析,成都已升为全球城市“Beta+”梯队。
       1665年,成都旧城开始重建,北较场在四个较场中占地最广,除演武和驻军外,每三年一次的全省乡试武闱也在这里举行。
       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五代十国,成都的繁荣再次达到鼎盛。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因此获得“蓉城”的别称。
       1663年,从张德地任四川巡抚开始至1897年城墙最后一次整修,清朝先后近十余次对城墙进行修建。
       1655年,四川省会由保宁迁还成都,蜀王府的部分改为贡院,并修建至公堂、明远楼等建筑。
       2007年,成都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本刊中的图片版权归北京拓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本期我们借助珍贵的历史遥感影像对这座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城市---成都进行介绍。
        西较场,是成都东、南、西、北四个较场之一。位于今青羊区通惠门新少城小区位置。
       元朝时期,建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以成都为治所,这是成都为省治之始。
       1937年,黄埔军校本部迁至北较场。随后总共办过十期正科班及五期高等教育班。
图中蓝色区域为成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遗址,位于今青羊区北较场西路。
       1895年,贡院逐渐形成各种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包括国立四川大学等。
       成都古城墙早期可追溯至公元前310年,秦灭古蜀,设蜀郡,治成都。
       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1935年,北较场在原军事学堂基础上设立黄埔陆军学校成都分校。
       唐朝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明朝时期,在四川建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为布政使司治所。
       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
       1958年,成都市第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彻底拆除城墙。
天府之城,丝绸之都---成都1944
       1912年,因城市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墙被部分拆除。
       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
       2021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
       1949年,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
蜀王府(清贡院)-1944年05月历史遥感影像
天府广场-1964年10月历史遥感影像
天府广场-1971年04月历史遥感影像
       1960年,蜀王府逐渐被拆除。
北较场-1944年05月历史遥感影像
西较场-1944年05月历史遥感影像
       1646年,蜀王府被毁。
成都市历史遥感影像
成都古城墙
蜀王府
西较场